1、看盆土
在夏秋季节,生长正常的花木,在晴好天气每天浇1次透水,到了第 二天同一时间检查盆土,盆土发干显露微白则根系正常;若不见其盆土收干发白,仍然呈潮湿状态,则说明植株根部已发生了烂根;若2~3天后仍然湿润如故,则说明该植物根系已大部分腐烂。
2、看叶色
如有相同种类的花木数盆,将其放在一起,若发现它们中某一植株的叶片失绿无光泽,呈灰白色,或者植株叶片呈萎蔫状态,或者下部叶片在不是换叶季节大量发黄脱落,则说明植株的营养须根因积水、施肥或过度干旱后猛浇大水导致发生了烂根。
3、看叶形
盆栽花木的叶片出现纵向皴皱和畸形,也表明植株的根系发生了腐烂,其主要出现于肉质根的花卉种类上,如鹤望兰、君子兰等。由于下部营养根系腐烂,导致与其相连接的那些叶片的局部得不到应有的水分、养分,使该部分停止生长甚至出现萎缩,生长不同步,导致叶片纵向褶皱和畸形,这种情况虽不致于引起植株的死亡,但也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观赏。
4、看叶尖。
有些花木种类,在种养了一段时间后,在叶片的先端会出现枯焦,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一是由于植株的根尖伸展碰抵盆壁,在气温、土温较高的条件下浇水,导致肉质根先端行使营养功能的部分受损腐烂,使水分、养分不能运送抵达叶尖,引发叶尖部分坏死。另一种情况是盆大花株小,盆土内长期处于积水状态,造成根系端腐烂,失去营养功能,叶片中间或边缘出现黄褐色斑块,则应考虑病害的可能性。
不少花友都是买的月季小苗,有带花苞的也有不带的,很多人不知道新买回来的月季小苗怎么处理,这里我们重点说修剪的问题
造成月季新芽干枯的原因,以及解决方式介绍
在园林绿化的工作当中,月季的应用非常的广泛。同行采购的朋友都会大批量的从月季种植基地进行采购,经过运输后栽植。那么很多裸根苗本身就比较瘦弱,再经过远距离的运输后,我们要如何定植上盆呢?针对这一个问题,我们一起探讨一下。
对温度的要求月季性喜温暖,大多数月季品种的生长适温为白天15~26℃,夜间12~16℃,适宜的白天温度是20~25℃,夜间温度为14~16℃。因此,春、秋两季生长发育好,不仅花朵大,花瓣多,而且花色鲜艳,花香浓郁
月季施肥是月季养护中的重要部分,对月季的开花性,抗性病,根系生长都有重要作用。